![]() 不不不,我们不是写字的。 每次有人说文案就是写字的,懂行的人都会急了,恨不得开个讲座好好说道说道。 文案的确与文字相关,但绝不是就等于写字。与其说是写字,我更愿意说是干着 “有效表达” 的活儿,过度崇尚文字本身、追求文字辞藻常常是摧毁文案的元凶。 之前老贼也说过一个观点: 写作、做自媒体写文字这件事,更纯粹更自我一点。 说自己想说的话,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观点,分享自己想分享的见闻,披露自己想披露的真相,释放自己想释放的情感,批判自己想批判的现象,它无所不在,有趣且真实。 文案,就不太一样。它是一个职业,是服务于品牌的,现在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,它的目的性理应更强。
文案人首先应该自我定位的就是,自己是服务于一个品牌、一个产品、一场活动的,而不是单纯的写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这是一个必须牢牢抓住的方向,有目的地去写文案。
很多文案人总是头疼于不停的修改,总是在写写写,改改改,永远不知道为什么。 还有一些文案人,喜欢接到任务就马上开始自己构思、列提纲、收集素材、落笔,屁颠屁颠地写完,还挺满意,结果反馈全TM错了。 这核心就是没搞清楚方向,没有真正洞察到背后的需求。 好的文案,首先就会洞察需求,就像Papi酱说的: “因为我对生活充满敏锐的洞察,对文字拥有强烈的语感,才能在段子手的路上一路躺赢。” 她洞察到了这些年轻用户的需求。 把需求先看懂! 摸清需求,弄清楚方向,知道为什么而写,这比知道怎么写,写点什么都更难得,别那么着急动手! 对此我有一点小经验分享给大家,争取在写文案前别把方向搞错了! 定规矩写需求 很多公司写文案就是: 小王,有个活动文案你写一下;小李,我们有个新品要上市了,有了营销文案你写下;小明,公司产品视频要更新了,你写个视频文案...... 没了,你先写吧。 结果就是反复改,反复变,越改越乱,越乱越改!文案郁闷得狗血淋头。 那问题来了,文案说到底不是一项个人能力,它是一项团队综合能力。 有提需求吗?需求清晰明确吗?各方面相关资料提供到位了吗?还是说需求就是随口一说,模模糊糊的,甚至干脆需求方都不知道需求,啥都要你自己去瞎琢磨? 老贼的建议是一定要有文案需求简报,列好每一个需求关键项,然后才能立项,不然毫无方向。 这是首先需要做的,需求方要确定自己的需求(至少是这次确认了),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标准流程,定下规矩不要惯着,越惯越乱,这是内耗。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规定这个需求简报,这里有一个基于“奥美内部需求简报” 调整后的标准需求文档,可以参考。 另外,还有一个用了很久的简报大纲:
你都可以去借鉴,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,定出自己的需求标准。以后所有人先写详细需求,确定方向,后才有写文案。 有人说,我们公司一直以来都习惯了,所有人都是口头通知下,从来不提需求,怎么办啊? 自己争取! 坚持、坚定立场,相信我,一次二次,半年一年后,会有改变。 看懂需求,摸清方向 需求文档≠最终真实需求。 ![]() 所以,拿到需求文档,别急着开始,一方面是对方需求要清晰,而另一方面就是你要反复真正读懂对方需求,了解每一个细节。 说到天荒地老的文案5步法 在你知道了文案该有的方向后,我还是会告诉你那个多年来说到天荒地老的文案5步秘籍,因为经典,且确有其用:
收集→咀嚼 →抛开→捕捉→检验 收集 ▼ 有了方向,不要闭门造车。 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,目标人群的、项目本身的、产品本身的、竞争对手的、相关经典的等等,还可以和所有相关的人聊聊,了解一些细节,最终把所有资料都放在手边。 咀嚼 ▼ 收集的资料会很多,可能你只需要写500字,但你收集的资料会放满你的桌面,不过尽量不要一边写一边翻看资料。 思考时不写作,写作时不思考,看清楚想明白,把你手头的资料都咀嚼了,消化掉。
抛开 ▼ 躲开马上着手写的诱惑,暂时忘了刚刚整理的资料,去干点别的事,去放松一下,去听听音乐,把时间交给大脑,让消化的信息在你脑海里沉淀下来,碰出想法。 捕捉 ▼ 当资料充分在大脑里发酵,想法会是不是窜出,OK,就这样马上把它们记录下来,苦思冥想求而不得的东西,可能会喷涌而出不可收拾。 检验 ▼ 最后,再次拿出你最终确定的需求简报,或者你整理出的真实需求,去对照去核对,确保方向的正确。 ![]() 好了,接下来就请开始你的表演,朝着对的方向去写文案吧。 这一步步下来,花的是精力,省的是时间,带来的是成长,培养的是主动思考的习惯,结果是不可替代的洞察力。 就说到这,方向不对,努力白费。 这句话,写文案尤其适合! |
声明:本文来自木木老贼(mumuseo)作者: 木木老贼 ,文章内容不代表川图在线观点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。